把被保护对象守在羽翼之下,倍加呵护,让其保持完好的状态,是其一;
让被保护对象展现出最好的面貌,以己之力为其增添新的魅力,是其二。
对老建筑的更新和保护,亦是如此。
▼ 位于墨尔本城市中心位置的Melbourne Central,黑川纪章设计
1986年,黑川纪章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座购物中心设计过程中,遇到了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项目基地上有一座拆不得动不得的历史保护建筑:墨尔本子弹厂旧址塔楼。
▼ 墨尔本子弹工厂,建于1894年,1961年停产,1973年被澳大利亚政府列为“具有历史价值建筑”,法律规定不可拆除
1991年,Melbourne Central开业,远远望去就能看到这栋位于市中心位置的5层高购物中心上方,一个20层楼高度的玻璃椎体展现出一股直冲云霄的气势——这位日本建筑大师脑洞大开的用一个“中庭+玻璃罩”的方法,干脆把基地里的子弹厂连塔楼加烟囱,统统“保护”了起来。这个玻璃巨大的玻璃椎体更一举摘得登上”世界最大圆锥玻璃顶天幕“桂冠。
▼ 购物中心内部的墨尔本子弹场旧址塔楼,被设计成为购物中心中庭的一个组成部分
▼ 黑川纪章设计的Melbourne Central,将保护建筑完整包裹到购物中心中庭内部
怎么做老建筑的更新、改造、保护?修旧如新是一种方法,修旧如旧也是一种思路,或者像黑川纪章这样用新建筑把老房子包裹得严严实实……还可以像三益设计的这个码头仓库——在老建筑内部加盖新建筑,再让新建筑从老建筑里“生长”出去,赋予老房子全新的功能和生命力。
项目名称:梯子口码头集装架仓库
项目位置:湖北省襄阳市
设计单位:上海三益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类型:改造设计
建筑面积:5,639平米
总投资额:约4,000万元
和墨尔本中心将老建筑完整包裹起来的做法不同,三益设计的这个方案,选在在老建筑内部加盖一座新建筑,这座新建筑在内部通过新旧两部分之间的空隙和一条坡道,实现新老对话;更有意思的是,这座新建筑还透过窗户、屋顶“生长”起来,突破老建筑原有的形态框架,实现空间上的延伸,从而将老建筑的“内核”以全新的方式“剖析”并“展示”出来。
▼ 改造前和改造后的梯子口码头集装箱仓库,内部新建筑的玻璃材质从屋面和窗户伸出老建筑的原有框架之外
这是一套会“生长”,有“生命”的老建筑改造设计方案,保护的同时,将“传承”进行了升华。
▼ 改在方案中,巧妙引入了玻璃“采光树”的概念,既保护了老建筑内部原有的立柱,又成功将自然采光通过不规则树形玻璃的折射引入室内,同时,采光树本身更成为了内部展览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发展的轨迹,是先有码头、再有商业街、然后产生会馆,会馆是历史文化载体。襄阳的发展是沿着汉水展开的,而樊城沿江码头多达11个半,梯子口就是那半个码头——因为它只在夏天才能投入使用。”
——张雪松,三益设计创作研究中心
传承,汉水边的码头文化
在汉江边上做码头仓库老建筑改建,让我们先来说说襄阳码头文化的历史故事。
▼ 襄阳的码头文化可追溯久远
商周之时,襄阳初具渡口;至春秋,此处已是楚北进中原的要津;秦统一六国后,历经汉、晋、隋、唐各代,襄阳沿河两岸都是桅樯云集的码头。
这就是襄阳码头文化的起源。
▼ 据《襄樊交通志》记载:民国二十四年前后,根据把头势力划分,汉江5公里多沿岸分布有11.5个码头,其中襄城3个(小北门、大北门、长门)、樊城8.5个(大码头、公馆门、晏公庙、官码头、占吉庙、回龙寺、基峨巷、马道口、梯子口)。
在漕运兴盛的年代,襄阳汉江沿岸排着30余个码头,21条小巷可直通河岸码头,大小船行20多家。
▼ 民国年间,襄阳因船运业发达,水路运输达到顶峰,两岸码头工人就达千余人规模
▼ 梯子口码头的集装箱仓库,此次设计的主角终于登场
▼ 改造方案中,在项目内部设置了大量“展览”业态空间,将梯子口码头文化通过历史片段、道具片段等手法进行展示,在内容上将码头文化继续“传承”
“到那儿看到这个建筑的第一眼,我就被它悬挑的建筑形态打动了,非常优美。”
保存基本完好的老仓库
改建设计工作开始之前,先来看看梯子口码头集装箱仓库的初始状态。
整体形象:
悬挑出江面,形象非常优美;沉稳的基座和轻巧的悬挑屋面构成鲜明的对比,使得建筑既具有端庄的形象,又兼具临江的灵动节奏。
建筑表皮:
建筑临近汉江,整体结构和建筑表皮保存较为完好;但外围护结构物理性能不能直接作为外墙使用。
钢梁:
原建筑的悬挑而出的钢梁承载着传力作用,造型亦极具特色;钢梁颜色较深,在整体建筑中非常显眼,其敦实的形象能成为老建筑最标志性的特点之一。
屋架:
混凝土排架,三铰拱结构,具独特个性特色。
柱子:
留有较为完好的柱子体系;沿江部分因屋架结构悬挑、跨度大,多采用多柱合一的方式,此处柱子形象墩实、细节丰富。
屋面板:
保存完整;但是具有诸多的安全隐患,需要拆除。
▼ 老建筑原有结构中的钢梁、屋架、柱子、屋面板示意图
▼ 原建筑伸出江面的部分
“老建筑改建一般有两个策略:第一种是对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造,包括立面,进行各种材料进行拼贴、装修;第二种是采用新旧对比,保留老建筑原先的基本特征,植入新的元素,让新老建筑在立面上形成对比关系,能看到时间在建筑立面上的‘流逝’。我们采用的是‘对比’。
不只是“对比”,还要“生长”
在梯子口仓库改造项目的设计方案中,新旧建筑间的关系处理,是不可不提的一大亮点。建筑师别出心裁的做了一栋新建筑,放在老建筑里面。老建筑本身则做了局部的拆除、修复,依旧作为整个项目改造完成后的对外形象展示担当。
▼ 夜间的梯子口码头,透过内部新建筑延伸而出的玻璃材质,改造后的仓库展现出了全新的魅力
新建筑在老建筑中间向上生长,冲出屋面,形成第三层。
这样做同时解决了很多问题,一举数得。包括
1、双层屋面的问题;
2、采光问题;
3、面积问题;
4、新旧建筑对比问题。
▼ 在室内,设计师们在新旧建筑之间特地留下了足够宽的“间隙”,并在此设了一条超长坡道,连接一层和3层全新的展览空间,人们在这条坡道上缓步上行,孩子们甚至能在此嬉戏
然而,老建筑能承担得起“外形展示”的重任吗?建筑师们对此倒是一点不担心,虽然只是在老建筑内部做了一座新建筑,但是这是一座会“生长”的新建筑,它通过屋面、侧面的窗户孔,甚至延伸向江面的灰空间观江平台向外“生长”,玻璃材质、全新的铁锈红导视系统,都透过老建筑的各个空隙,展露出来。
新旧材质、色彩的混合,让设计团队让新旧建筑进行“对比”的意欲更为明显。
▼ 红色的坡道,与改造后项目整体的红色导视系统连成一体,将新建筑、老建筑、观景平台之间连接出一条完整的逻辑
人们从一楼入口进入,坡道将他们直接引入3楼展览空间。在这两层楼面之间,设计方案出现了一个“夹层”的概念。
“如果按照常规处理,老建筑中间如果做两层,是不能满足甲方对建筑面积的要求,如果做三层,层高又不能满足要求。”
于是,新建筑冲出了老建筑的屋顶,形成新的展厅,层高最大可做到6米。而中间做了夹层,向下半层是延伸向江面的二层观江平台,向上半层则是全新的景观餐厅。
夹层的出现,成功解决了层高的问题,同时将项目观江平台、灰空间、室内部分实现了完美的无缝连接。
▼ 夹层处理示意图
由于码头位置的关系,本项目不能设计地下停车位。路面设计了20余个停车位,而面积有限的地库被主要用作展品仓库和各种机房。
一层设计了多个不同功能的入口,保证项目内部交通逻辑的顺畅。
▼ 通过对入口和垂直交通的再设计,将展览流线、商业流线、后勤流线、疏散流线逐一单独整理了出来
感谢 三益DESIGN 授权分享
欢迎关注他们的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三益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