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院
作者:建筑学院
北京轨道房山线于丰台区郭公庄站与9号线换乘,至房山区良乡苏庄站,线路全长约24.799公里,沿线设车站11座,其中高架站9座,地下站2座。
延续“一线一景”规划理念,9座高架车站平面布置,造型均协调统一。基本站型为高三层,岛式或侧式站台车站。首层设备用房,二层站厅加部分设备用房,三层为站台。
项目中采用简洁的外观造型,解决视线,采光,通风问题,同时保持视觉上的高识别性和功能上的适用性。
由于车站特殊造型,幕墙与屋面是一个整体,采用了直立锁边金属板和少量玻璃幕墙。结构无法准确计算金属屋面构造系统的风载受力情况,在表面承受负压的情况下连接节点容易受损失效,T3航站楼也出现过类似问题,最终此类构造系统只能也必须依靠风洞试验来判定。
交通建筑无论多小,只要设置公共卫生间,都面临大流量,高频率使用问题。车站卫生间置于站台层还是站厅层曾有过激烈的争论。最终设在了站台层,更便于等候乘客和车厢乘客急用。同时,高架站站台层连接轨道,对外开敞,通风良好,更有利于气味扩散。
不同于普通民用建筑,地铁或轻轨车站都是设计使用期限为100年。一旦投入运营,维护维修和改建都受到很多限制。
房山线设计之初,大部分站点周围都建筑物不多,很冷清,有的地方还有田野,现在再去这些站周围已经非常热闹了。最初的建筑设计概念就是一张张蓝图,顺着轨道向市郊传递出去。经常乘坐这条线的人一定可以见证沿线的发展繁荣。
花絮1:项目管理
首先,项目合作单位多。9座高架车站有3家建筑设计单位,5家幕墙工程公司深化施工,还有多家专业合作单位。
其次,3个甲方,京投,建管公司和运营公司关注内容不同:
· 京投关注沿线综合开发。同时做车站和开发方案就很分裂:如果车站优先后续整合的可能性就小,至多预留接口;如果开发优先,车站方案就总难落定,项目周期又不允许。
· 建管侧重工期:从2009年设计到2010年底投入运营只有2年。通车时间是没有商量余地的,决策反复是没有机会的。
· 运营关心车站安全和易维护:带着对以往车站设计的不满,不但提要求,而且直接给“出路”。
因此设计之外,平衡和整合各方需求是最艰难的工作。但最终解决问题还须各就其位,各事其责。
对当时北京设计中的轻轨高架车站,规委明确提出造型的美学要求:“简单和令人愉悦“。所有车站设计人都努力争取达到这个标准让自己的设计通过评审。
车站外部环境特征引导建筑设计:
· 车站被上下行两条轨道在站台层穿起来,仿佛一串珠链
· 大部分车站位于路中绿化带,两侧是车行道,通过跨路连廊连接人行道
· 大量客流对车站方向性和可识别性的要求
规划理念延续贯穿到建筑设计:
· 一线一景,城市画卷
· 一站一站,发展蓝图
建筑师一向笔纸不离身,取一张纸卷起一只笔。纸,两端沿笔错动,同样,屋面被轨道拖曳着,表达出方向性和行进感。利用最小限度包覆站台,上部形成站台屋面,顶部相叠处,自然形成避雨通风带,夏季带走闷热空气,端部斜抹,材质由金属幕墙转换为通透的玻璃幕墙,缓解相应路侧驾驶者的视线压力;底座对道路的压迫感也降到最低。
受限于设计施工周期和施工水平,车站最终建成效果距离设计构想很大差距。
然而,是否真的做到“简单和令人愉悦”,留给使用者,留给时间来检验吧…
图纸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北京房山轻轨项目
项目位置:丰台区及房山区。
设计单位:清学建筑事务所
设计团队:李雯,沈珏,周雅丽,李昆,胡佩华,戚积军
项目规模:9站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单站5270~6016平米
创作时间:2009.01~2009.07
建成时间:2010.12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 建筑学院 禁止以建筑学院编辑版本转载,如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长期接受各类作品、资讯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