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我的学堂 我的旅行 退出账号

如何打造惊艳的建筑流线?从弄懂流线的底层逻辑开始...

2017.03.25 | , ,
MornEdu MornEdu

作者:Kyee
原文链接

170322123730338.400.250.0.webp.jpg

人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各种五感信号,同时人与空间、人与人之间之所以能够产生各种各样的关系联系,也是因为这些五感信号。借助这些信号我们可以让空间更丰富、活动质量更好。问题是这种信号一旦太多,人就会分心,就会不知道该看哪,选择困难症就会让人感到迷茫,空间的体验会受到极大的影响。所以咱们设计师的工作从某种层面来说就可以定义为是在各种五感信号之间进行权衡取舍,寻找最优的搭配方案。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借助的主要工具就是流线。

流线分横向的和纵向的,横向一般是各种必要的或已有的路径,通常与功能布局直接相关。纵向一般是楼梯、电梯之类交通性核心空间。通过安排和布局这些横向纵向的元素我们就能拿出一个相对合理的平面。但流线也不是合理就完事了。不同的流线会导致不同的空间组合,不同的空间组合又会产出迥然不同的建筑形态和空间气氛,基于不同的空间形态和气氛我们又要选择不同的材料、形式语言等等来加强空间形态和气氛所带来的体验。于是选择什么样的流线不同流线之下空间体验要如何营造 就成了需要不断摸索和尝试的两个大问题。今天主要讨论前者。

不用说流线和空间布局肯定是一对一的关系对吧,那分分类,常用的流线类型与空间组合的配对关系有三种:

1.独栋的串联流线。

每个空间是彼此相对独立的单一单元,彼此以廊道过道之类的过渡空间连接,使用者是从一个空间过渡到另一个空间,空间彼此是相互渗透的关系。比如路易斯安娜美术馆(图1 图2)。

图1:路易斯安娜现代美术馆首层平面。连廊连接各种不同主题的展厅

图2:路易斯安娜美术馆连廊空间,连接两个不同主题的展馆。左右开放,使各展馆横向铺开的感觉得以延续。

连廊连接各种不同主题的展厅,游客体验了一个空间之后就会来到连廊感受一些比较自然的绿色和阳光,放松一下,把之前观展产生的情绪体验压下去,释放出去,然后以一种轻松的心态走进入下一个展厅。

也是因为这种目的,所以这种模式下空间布局就需要尽量散一些。延展铺开的感觉出不来的话,基于相互渗透的空间关系很容易让人觉得走两步就到头,走两步就换体验这种感觉。空间体验还没积累好就开始被迫释放,这就容易让人觉得比较焦躁。所以一般只有场地比较宽松、功能空间尺寸的要求也不是很多的情况下才能用。比如中国古典园林。

图3:佛山的梁园,晚晴的园林

图4:实体空间和网格布局的流线交叠,实体空间彼此间的流线变为四种,更自由丰富

这是梁园(图3)的工笔画,展示的就是这种独栋串联流线。比较有趣的是这里使用了一种【实体空间和网格布局的流线交叠的形式】,这样一来两个实体空间之间的渗透关系区分出了层次。实体空间彼此一对一关系没变,但人的行走方式却从一种变成了四种可随意选择的路径(图4),更自由,对应各种生活情境也更方便。

通常我们都是把实体空间作为主体来设计,实体空间作为图,院落作为底。但如果把中间的院落这个虚形当做是核心空间来考虑呢?这就会产生第二种配对关系,单元回游式流线。

2.单元回游式流线

同样的空间还是分成几个独立的单元,但各个单元彼此之间不产生直接的关系,而是围绕或者围合出一个共有的空间,人们围绕这个共有的核心空间往返于各个独立的单元。当整个建筑有比较明确的核心功能空间的时候,就可以采取这种流线。像游泳池,各种具体空间都是围绕泳池排布。核心空间也可以是公共院落;像四合院苏州园林之类。还有第三种常见的可能性,把一个作为公共空间存在的走廊最为核心。

图5:LA Stunt School, plan

这是 LA STUNT SCHOOL 的方案,是个与格斗或者汽车冲撞测试之类相关培训的学校。图里标明了核心的那些流线,各种功能空间围绕着一个即作为广场又作为走廊又兼顾休息交流功能的区域布置(图6)。

图6:围绕核心走廊布局的各个功能空间及相关流线

核心区域的形态是综合考虑三条公路的交通情况和整个建筑所需要的室外广场设定的,同时尽可能的做的动感一些,造型也比较激进,目的是贴合整个方案的为特殊人群服务的特殊定位。这是单元回游式流线。

3.空间连续式的流线

各个单元空间彼此首尾相连,顺着明确的独立的流线,前后呼应着布置各种空间,形成的贪食蛇模式。一般当建筑的功能单一但空间要求比较多的时候就会使用这种模式,像展览馆的各个主题展厅就多是这种模式。

稍微特殊一点的像古根汉姆美术馆(图7-9),围绕一个环状坡道排列每个展览空间,通过模糊空间在水平和纵向上的界限,强调空间的连续性,一圈一圈的绕上去,像时钟一样,从而体现现代艺术不断往前赶的这种时间层面的趋势。当然这种螺旋首尾也可以连接,比如丹麦馆(图10-12)。

图7:古根汉姆美术馆 外立面造型

图8:流线形式

图9:古根汉姆博物馆内部的螺旋形展厅

图10:丹麦馆外立面处理

图11:丹麦馆流线形式

170322124409122.400.250.0.webp.jpg

图12:丹麦馆内部空间

这两个例子都是只有一条流线的情况。但谁也没说流线只能有一条。如果我们把多条这种比较明确且相似性比较高的流线堆叠在一起,每一条流线的引导性都会很大程度上被削弱。同时这种流线的堆叠总会导致各个空间在大小、尺度或者造型、甚至朝向上被迫产生各种变化,带来的好处空间的差异性对比,同时空间的使用者是根据自己的五感来决定自己要往哪里走,在多种选项之间做出判断,所以空间的使用体验就比较自由。密斯的流动空间,还有老生常谈的德国馆(图13 图14),就是这种流线组织。

170322124426362.400.250.0.webp.jpg

图13:德国馆的多条流线

图14:流线与视线范围分析

我们做设计的时候,流线与空间处理上方法多种多样,但归根到底流线和功能布局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就这三种。定下整个建筑空间的定位,搞清楚我们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需要安排哪些功能,之后再选择贴合主题的流线形式,我们都能做出比较不错的概念,也都能很好的通过流线来控制人们在一个空间中的行为。但从空间角度来说:

使用者对于空间的印象可不是取决于流线,而是取决于遵从流线进行移动或展开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的空间体验。

———ROBERT RENGEL

带着这样的角度我们回过头看前面的三种模式,共有的假设前提是:各空间虽然功能不同,但人们的行为活动不会有太大变化。前一个空间的行为模式是可以套用到下一个功能空间里面去的。而一旦超出这个底层前提,前面的三种模式就不再好使。问题是这种情况其实非常多,比如咱的住宅。卧室里的行为那主要是躺着为主,客厅呢坐着为主,厨房呢站着为主。这样一来规划出合理的流线和空间布局其实没啥用,客厅里的活动很难过渡到卧室里,这就要求我们从如何组织和串联不同的活动重新考虑流线。

还是分分类,大致有两种,串联式和发散式。从一个活动可以很好的过渡到下一个活动,那就是串联。如果不能很好的过渡,比如从体育馆到教室报告厅,动静体验差异太大,这时候就需要一个新的空间。像校园的规划、城市的空间布局这些,通常会设置一个功能比较模糊的广场之类,让使用者在这里做出选择,然后进入某一个特定活动里面去。也就是发散式。

从这样一个角度出发,我们主要就是考虑如何让人在不同的活动体验之间流畅的过渡。但现在的社会林子大,啥鸟都有,任何一个模式都很难套用到所有人的每一种情况下,所以串联和发散式通常都是结合着使用。就出现了是串联+串联,串联+发散 和 发散套发散 这么三种。一个一个说。

1.串联加串联

典型的例子像住宅,卧室这边,从床到更衣到厕所到交通空间到客厅。厨房这边从客厅到餐厅到储藏区到烹饪区之后再回到餐厅(图15)。。。。是多条主题明确的流线链围绕客厅组合而来。当方案有几条体验差异比较大的行为链的时候多采用这种方式。

图15:住宅中不同功能空间的流线形态对比

2.串联+发散。

比如苏州博物馆,分成中部、西部东部三个区域。中部这边,从南向北依次布置主入口、庭院、中央大堂和主庭院形成一个串联的模式。同时中央大堂又同时作为发散式流线的起点,连通东馆和西馆。西馆这边也是使用同样的逻辑,一条南北的流线串联各个庭院,然后发散着通向具体展厅。(图16 图17)整体上和前面提过的独栋串联有点类似,区别是一般不要求场地必须很宽松,也不怎么追求横向铺开的这种延展性。

图16 苏州博物馆平面图

图17:苏州博物馆串联+发散的流线形式

3.发散+发散

也就是多个发散的空间序列相互组合。比如河南博物馆。从入口进去之后序厅作为第一个发散的起点,之后在中央大厅再一次发散,连通东西侧厅,东西侧厅又再一次发散(图18 图19)。

图18:河南博物馆平面

图19:河南博物馆发散+发散的树状流线形式

整个平面上的布局像树一样发散开来。当空间主题或者功能区块差别的比较大比较多的时候,像政府办公楼、军事建筑等等采用这种流线布局的就比较常见。

前面简单介绍了两套考虑流线的思路,从功能出发的三种模式和从活动出发的三种模式。两套路径,两套思考的方法,都对,也都好用。咱做设计的时候就是两种模式选一套,要么左要么右,总得靠一边。两边都不挂或者两边都想要的话,方案就很容变得难以理解、特性不足。

而巧就巧在一般来说,咱也没法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咱们选哪一套逻辑。你看咱们要是想要去判断客户更看重功能还是活动,万一这客户是行家,他肯定觉得咱能力不行,咱要是问了那就是自找没趣。那客户是外行呢,那他肯定跟你说俩边我都要,你两方面都得给我做到最棒!这样一来,这活没法干。所以没招,咱只能根据自己对当今社会的看法和自己对设计态度来选择咱是更注重功能,平时多用从功能出发的三个模式,还是更注重活动,平时多考虑活动体验之间的良好过渡。选一个主专精。

两条路、两派,是个互相批判的关系。


感谢 MornEdu 授权分享

欢迎关注他们的微信公众号

微信ID:MornEdu

QQ截图20170323152251.jpg

0条评论
MornEdu MornEdu

作者:Kyee
原文链接

media@archcollege.com
建筑学院来稿须知 关闭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我们非常欢迎各类投稿。
几点简单的来稿须知,望您耐心读完。
来稿要求如下:

● 作品类稿件

1、高清项目实景照片/效果图/模型照片/手绘草图
2、高清技术图纸,如:分析图/主要平立剖/总平面/关键节点详图
(图片要求:无水印,格式为JPG,图片分辨率72,宽度大于1200像素)
3、详实的设计说明800字左右(word格式)
4、真实准确的基本项目信息
5、如有项目视频,请提供高清项目视频
6、贵司的LOGO、官网相关信息。(用于注明文章出处及作者)

● 其他稿件

1、配图清晰且无水印图片
2、内容有趣有料,文字流畅通顺。
3、作者姓名,若有公号请提供公号名称及LOGO
我们的编辑将在收到稿件后的3个工作日内审稿并与您取得联系,如果没有刊载也会在3个工作日内您答复。
投稿邮箱:tougao@archcollege.com
如有其他疑问请加QQ:359440856 或微信: jzxy-gtn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APP

为建筑师而打造的精品应用

点击下载
close
社交账号登录
close
close
close
欢迎加入【建筑学院】
快去完善你的个人信息吧!
完善资料
等下完善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