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tectureDaily
作者: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原文链接
筒仓的前世今生
南京城郊的汤山上,苍翠生烟,远山如雾。十个高耸的圆柱形灰色水泥筒仓兀自伫立于此。绝对几何化的造型显得颇为突兀,犹如一个个巨大的惊叹号,向世人诉说这里曾经的过往:近百年的开采,已经改变了山体的轮廓,青山被剖解,裸露出巨大的坑矿,水泥加工厂机器轰鸣、粉烟四起、污水横流......后来,这里又重新归于平静。十个筒仓,仿佛十只眼睛直直地望向天空,静静期待着时空中的某个瞬间,新鲜的灵魂重新注入。
△ 筒仓立面
在园博园建设的契机下,所有被破坏掉的要被重新修复,当然也包括水泥厂的老建筑群。于是这十只水泥筒有了新的名字:先锋书店,并被安排在位于园博园主展馆的西南角。从此,他们拥有了自己全新的生命。正如先锋店铭:“大地上的异乡者”,充满了生命之于宇宙的苍茫感。
“仓”——由料仓变书仓
“仓”是描述功能。曾经的“仓”是“料仓”,分为两层,上高下矮,中间由管道连通,上方的石料经过机器粉碎之后通过漏斗落在一层的矿车内。现在的“仓”,是“书仓”,分为三层,读者可以顺着楼梯走到屋顶,穿梭于十个圆形花园之间。而原有的一、二层之间的料斗被拿掉之后,留下一个800mm见方的洞口。在被赋予全新使命之后,筒仓也催生出了新的生命,在冰冷的水泥筒仓顶,摇曳着十棵茁壮的桂花树。
△ 轴测图
△ 筒仓
十个仓,十个主题,十个故事,分别讲述了世间的十种不同梦境。拥有一切爱与美好的理想者梦境——世界最美图书仓;钟爱创造任意未来形态的艺术家梦境——艺术仓;天马行空充满梦幻色彩的儿童梦境——绘本仓;因崇尚自由而徜徉宇宙穿梭时空的旅行者梦境——旅行生活仓;致力于探索世界未解文明的考古者梦境——古书仓;追求理想主义创造忠于精神国度的文学家梦境——文学仓;斗争于世界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哲学家梦境——人文社科仓;因魔幻的精神形态而卷曲的诗人梦境——诗歌塔;简单平和却快乐的普通人梦境——收银仓;以及代表光与未来的神之梦境——诗人之梯。
△ 人文社科仓
“筒”——向上生长的圆
“筒”是对形状的描述。十个筒仓是十只直指天空、通向梦境的隧道。扎实而平行上升的 “文学仓”;呈阶梯上升的 “旅行主题仓”;浪漫而快速螺旋向上、无限延展的”诗歌塔“……当人们走入这个“圆”形筒底向上仰望的那一刻,便是连接了精神、书籍、自然、苍穹。圆形视角带给人的无限延伸感,与 “书”能将人引向无限精神空间的内涵恰好契合,“书仓”这一物质空间,变为精神空间。
△ 仰视筒仓
△ 诗人之梯
△ 诗歌塔
“白”——崭新的生命
“白”不仅是在描述颜色,同时也是希望筒仓“新生如白”。“白”是纸的本色。我们希望在原本粗糙冰冷的水泥筒内建构如梦境般的“新”。设计中墙面采用了特殊的涂料,模仿“纸”的质感,意图与“书”找到关联;所有的书架隔板,采用了3mm厚的钢板,也意图如“纸”般纤薄,同时与整个园区的“轻介入”的原则一致。先锋的“白”,是代表了全新生命与无限精神世界的颜色。
△ 旅行生活仓
△ 诗歌塔
“镜”——生命力的延展
在这十只圆筒之间,还会形成10个暗区,作为白色梦境的入口,我们采用了“镜面”材质;一方面我们可以无限扩展筒仓的空间,将有限的面积放大;一方面营造出有趣的幻像,使游走期间的人们,沉浸其中。这种沉浸是一种身心的映射,在一个个梦境中,有书,有诗,有自己。
△ 文学仓
△ 人文社科仓
△ 旅行生活仓
南京园博园,从规划理念上是对这片山野伤疤的修复;而对诸如“筒仓”这样的老伙计来说,是开启了新的生命轮回;正如园博园总设计师崔愷院士所讲:“修复不是为了回到过去,而是创造未来”。希望这伫立于园博园一隅,化身“先锋书店”的十个筒仓,能为人们带来发自内心深处的共鸣与感动,或许还能带来精神的慰藉与疗愈。
技术图纸
△ 总平面图
△ 一层平面图
△ 二层平面图
△ 立面图
△ 剖面图1
△ 剖面图2
△ 剖面图3
△ 节点图1
△ 节点图2
项目信息
项目类型:更新项目,零售建筑,室内设计
项目地点:南京,中国
建筑设计: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面积:568 m²
项目年份:2021
摄影师:GEN BEN TANG
设计指导:崔愷
建筑设计:关飞,董元铮,王德玲
室内设计:韩文文,张爱爱
机电设计:何学宇,李京沙,贺琳
照明设计:王东宁,孙晓磊,于金仓
幕墙设计:曹百站
结构设计:孙亚
委托方:先锋书店
景观设计:无界景观工作室,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
施工方:中建八局
合作:南京园博园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 ArchitectureDaily 禁止以建筑学院编辑版本转载,如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长期接受各类作品、资讯投稿。
我觉得更像是古代放灵碑的...........
哈哈哈,去过表示上层的书确实拿不到
怎么拿到书呢,爬梯吗
我去您们的书店该怎么买书呢?
过度追求简约了吧
感觉像现代版的魔法师之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