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马岩松带领的MAD建筑事务所公布了“深圳湾文化广场”的整体规划及建筑设计。2018年8月,MAD在“深圳湾广场规划与建筑设计方案”国际级竞赛中胜出。
深圳湾文化广场位于深圳南山区的后海中心海滨,这里是近十年来飞速发展的经济新区和世界科技创新的集合点。整个项目由屋面覆土广场、地景建筑以及地下公共展览空间三部分组成。项目总占地面积约9.7万平方米,MAD设计的南北展馆建筑群——深圳创意设计馆和深圳科学生活馆——占地约5.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8.2万平方米。其中的创意设计馆位列深圳“新十大文化设施”之一。
△ 点击视频,了解更多
全景规划
由创业路中轴线往东前行,视线忽然豁然开朗,一片具有原始感的超现实大地景观映入眼帘。身后,是深圳南山区的都市繁华;眼前,是以步道串联的散落石群建筑、绿地、公共活动区组成的迤逦的密集的城市高层景观,展现着建筑带来的原始氛围与未来力量的结合。
△ 深圳湾文化广场全景
入口广场与大草坪和互动水池相连,两条海湾通道带领行人直接穿过南北展馆群,让城市和公共空间自由联系。展馆的玻璃帷幕可以让公园里的人看到展馆活动。海湾通道点缀以多彩灯光、互动信息栏和艺术橱窗,营造活力氛围。
不同规格和高度的展览空间让整个绿坡随之起伏,石群穿越绿坡或漂浮在绿坡之上,串联了整个覆土广场。
来访者身处广场任何地点均可以通过阶梯和步道抵达高处观景平台。整个广场空间集运动、登高、运动、休憩融为一体,构成城市公共空间。有多个平台可以从不同角度欣赏广场美景。
△ 屋面覆土广场、地景建筑以及地下公共展览空间是主体
△ 深圳湾文化广场鸟瞰图
南馆与北馆建筑群
△ 两馆之间的中轴景观连桥可以抵达屋顶剧场
创意设计馆和生活科学馆组成了南北展馆建筑群。两馆之间设有架空中轴景观连桥,也可以由此抵达屋顶剧场。馆内则提供了舒适合理的展览空间。展览公共空间在一层满铺横向展开,文化科技的临时展厅主要分布在本层。
根据所在区域不同,功能多样化的公共展厅可以分为绿坡区域展厅、石群展厅和地下展厅。绿坡下是2倍层高的联通展厅;部分首层和地下一层展厅拥有6米净高的标准展厅;石群内则是特殊展厅。挑高具有标识性的大堂空间,作为重要的交通节点,明确空间方向性。建筑师大量使用自然光打破室内外的界限,让思维不受空间拘束。
△ 超高层高的特殊展厅提供了让人震撼的展览效果
石群内的特殊展厅是全馆的点睛之笔。自然绿色覆盖的屋面上,石头落水而出。自然石形态的多样性为室内建筑空间提供了灵活且震撼的展览空间效果。层高有30米,横向的可一次容纳3000平米的展览面积。自然光在半隐半实的石头中透入室内。在横向的石头表面,有拾阶而上的台阶,直登石顶。一个望天的精神空间链接着攀岩而上的曲径。
△ 自然光透过石头透入室内,让空间更具流动感和淡化时间感
共享教育区
教育区横跨两层,连接一楼入口广场和海湾通道。两个地下展馆公共空间从北向南相连,建筑师充分利用绿坡下的大尺度空间,结合商业及餐饮服务设置激活展馆。
共享教育区拥有一个720座的多功能展厅和一个300座的报告厅。展厅使用具有吸声性能的深色材料,创造极佳的发布环境。文化剧场和图书馆、特色石头咖啡厅也修建于此。
△ 绿坡下的公共空间可以通过玻璃窗看到展馆内的活动
△ 绿坡之下隐藏着多功能的公共空间
多功能公共空间
△ 中央广场镜池中的舞台让滨海的夜晚因文艺活动而璀璨
多功能公共空间串联各展厅,核心活动区域是中央广场。这里可举办1万人的大型活动。镜面水池倒映着城市建筑群,让人流连;音乐喷泉增添了节日气氛,水池中央的舞台成为了绝佳的海滨剧场,用于艺术装置和雕塑展出的公共空间则可用来举办国际艺术节和交流展。
屋顶观景平台、露天开放剧场、下沉式庭院,为城市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充满探索的公共空间,配合景观设计及艺术装置营造出互动感十足的户外博物馆体验。
交通规划设计
△ 城市中轴线因广场设计延伸至海边,形成了一片连续开放空间
深圳湾文化广场布局将城市中轴线延伸至海边,城市干道登良路局部下沉,平接深圳人才公园,形成一片连续的开放空间。将公共空间打造成城市的“分身”,让人们以不同的视角近距离感受文化艺术的滋养,实践创新未来生活,体验都市生活融于自然。这片巨大的城市公共空间将是深圳未来充满自然气息的城市“客•厅”。
能成为城市的文化地标,需要考量的不仅仅是建筑本身,还包括落成后对市民生活、社会和文化艺术等领域的深远影响。深圳文化广场创造出一种抽离出现代城市生活的另一种空间的可能性;在这里,建筑师用石群开辟了一片空旷的语境,让时间与空间模糊了边界,可以是过去,也可以是未来,不变的,是绿洲。
深圳湾文化广场预计于2023年建成。
△ 深圳湾文化广场整体规划
△ 场馆模型
设计图纸
△ 一层平面图
△ 剖面图A-A'
△ 剖面图B-B'
△ 剖面图C-C'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深圳湾文化广场(深圳创意设计馆和深圳科学生活馆)
类型:文化
地点:中国深圳
项目年份:2018-2023
基地面积:约5.1万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18.2万平方米
地下总建筑面积:13.7万平方米
地上总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
多功能厅座位:720座
报告厅:300座
北馆高度:31米
南馆高度:52米
主持合伙人:马岩松,党群,早野洋介
主持副合伙人:李健,Tiffany Dahlen
设计团队:李存浩,张超,Neeraj Mahajan,张耀辉,黄锦坤,Maria Corella,Kenji Hada,Lim Zi Han,俞琳,严然,Chen Yien,刘海伦,Pittayapa Suriyapee,雷开云,Alessandro Fisalli,Edgar Navarrete S. ,Haruka Tomoeda,陆子豪
甲级设计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结构顾问:奥雅纳工程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幕墙顾问:阿法建筑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室内精装:上海现代建筑装饰环境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灯光设计:北京宁之境照明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标识设计:原研哉(北京大思广告有限公司)
声学设计:广东启源建筑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交通咨询:派盟交通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交通评估: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
渲染图制作:proloog
多媒体制作:SAN
巨大的Airpods
好像天线宝宝的基地啊
要是石头砸下来了,我就两只手捧着解救大家~
郑州大金蛋要是这种配色就好了,金色实在看不下去
像我的耳机
MAD近期最好的方案之一
回复 moon u: 太形象了
巨大的Airpods
以小鹅卵石见大山水,但是鹅卵石是否与深圳之文化契合呢?也许蚝、贝之外形更有海的味道和颜色。
这效果图是真的nb
鹅卵石没有毛病,但是如果做成了非人的尺度,就与之本来单感觉相矛盾了
这效果图做的真np
不错
我觉得挺好的呀有外形有内部,每个建筑案例下都有人喷,在喷什么??在座的都是大师?
把鹅卵石扩大一万倍就是建筑了?
我觉得还是一如既往地风格,让人感到陌生感,而又不会失去功能性
一言难尽…
有点溯溪的赶脚…
其本质量变成雕塑了。
随意放置的鹅卵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