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搜集唐代资料有个得天独厚的条件,本身我们生活在西安,就是原来的长安。唐代的东西虽然保留的也都是零零散散的碎片但西安的各个博物馆里几乎有最全面的可以反映到大唐风貌的文物资料,有懿德的太子墓壁画,有阕楼宫室的图,陶器殉葬模型等等,是最直接的史料。
参考到的壁画资料
历史博物馆里有唐代的陶楼,是个三进院的陶瓷模型,体现了独院基本构成。西安碑林博物馆有唐花萼相辉楼的石雕线描,基本可以了解唐代宫室布局等等。
三进院的陶瓷模型
唐花萼相辉楼的石雕线描
唐城,它不是一座死城,我们看各种唐代的陶俑、敦煌壁画唐代部分似乎可以感觉到,无论是文臣武将胡人,每个人都为自己是唐人感觉到一种骄傲自信。敦煌是中华文化的宝库,十分的震撼,它不是极其工细的表现而是带着唐代灵魂的遗留。唐代人的精神内核里那种霸气那种包容,那种对色彩的把控,显出高级感。我们就是对于古代东西的学习,整理,沧海取一瓢,就足矣了。
具有浓郁大唐风貌的壁画
从建筑构成、色调、恢宏大气的大唐气韵要首先有了,还要在小和精致的基础上反映出大国气息,对建筑的比例关系,适度夸张,线条简洁完整。接下来我们要了解唐城的基础布局。唐继承了隋代的基本布局。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9721米,南北宽8652米,周长36.7公里。城墙宽12米左右,高5米多,全部用夯土版筑,城门处的墙段还砌有砖壁。城内格局方正端庄,街道笔直宽阔,建筑鳞次栉比,呈现出典型的东方都市气象。
“半设计”后的长安城布局
城内大到巍峨壮观的宫殿、苑囿、坊市、寺观,小到各坊坊门、庭院园池,均详细标注呈现。城外则南山屏护,河渠横贯,良田、寺观、名园相映。长安城南北8条街,东西14条街,共108坊,坊是基本单位,就像一座大城里面的独立的小城,白天各坊门开放,全城是纵横交通的。晚上坊门封闭。实行宵禁。坊制度。有序规范,而又灵活开放。面对皇宫的坊没有南北门,只有东西门。不直对皇宫的坊都是四门。坊内设有十字街,分成四大块,每大块又分为四个十字街,基本是十六格,阡陌交通。即使到了现在,西安还有北关十字街,五味十字街,东仓门之类古代流传的东西。包括玄武门,朱雀门,按照古代方位命名。
从资料中提取建筑构成形式
再有就是外部资料,日本在唐代大力学习唐文化,而且保留了不少有唐朝影子的建筑和物件。当我们搜寻国内资料的时候,例如敦煌壁画,大结构,大色彩,大感觉,而一些丢失的细致的东西,可以从日本的一些文物上找到相互对比的点。
参考部分日本建筑文物的建筑形式
在日本的正仓院,完整的保留了唐刀,琵琶,柜子,锦盒,纯唐代的东西,看到那些真正来源于老祖宗的东西,真的非常的感动,你会发现唐朝人不但大气,也非常有生活,舒服。
正仓院保留的唐朝文物
还有沙盘中将军俑的造型参考了日本新福寺的将军雕像,类似的还有包括剧中崔器所戴的帽子、盔甲、罩袍、战靴,以及他手握的唐横刀,都是来自这个雕像。代表狼卫的人俑则是根据日本的风神造型。这些雕塑制式其实来源于唐朝,日本保存的相对较完好方便用作参考。
将军俑和狼卫,两侧为参考
搜集资料的过程也是个进入状态的过程,史学家负责记录历史,我们只有形象生动的把他做出来呈现出来。进入唐代的幻境,把控它的气韵,它的味道,经过大量的资料的整理,才能有一半创作空间,不出跳,不胡搞,做一个可信的形象出来。
最初对于长安城微缩模型的制作有什么设想?
设计的理念是什么样的呢?
制模老师:
前期准备比较硬性的有三点:我们想首先要有唐代意象,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唐朝的,不是明清时期的,也不是日本的。其次,毕竟这是为剧服务的,必须可以灵活拆卸,便于移动,也便于演员表演用。其三,必须让模型在剧中可以单独看,某个坊有某个坊的自己的特点,例如有的比较繁华的,房子形制复杂;比较远的坊房子稀少,有的坊内有佛寺的必须有佛寺样子的院落出现。再比如大唐西市,交易场所,有临街铺面,高楼也多,房子比例也小,街道也要宽,毕竟那是相当于北京的CBD 寸土寸金。
不同的院落各有特点
为了让整个沙盘可以联合统一,我们制作的每个沙盘都是以一个半坊为单位,可以拼成三个坊,可以单独拆出来还不显得堵,可以在剧中实现各种变化,组合。一个道具,不仔细观察,他只是完成他的使命,隐藏在剧情后面低调为剧作服务,如果我们做的好看,被眼尖的观众发现了,就很有成就感,如同把自己的孩子打扮了一番,放在人堆里,希望他平凡安全,而又希望他鹤立鸡群一样。
为了剧情需要既相连又可以拆分的沙盘
至于坊内的房屋,其实史料中并没有具体记载这些房子样式的内容,因为不涉及皇宫类的建筑,所以就参考找到的资料按照几个类型设计摆放。资料里一般都会记载某个坊里可能有公主府、朝廷大员的家,或者寺院、道观等,提到的内容就在坊里标注出来相对符合史实。不过考虑到拍摄效果,为了好看,考虑到建筑的高低错落,疏密等等,很多房子设计出来的,不都是一模一样,也会有夸张的成分在里面。
坊内房屋相似又不相同
我们的制作标准就是一半理性,一半感性,要符合建筑的基本格局,又不应该完全真实,就像齐白石说的,“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见,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在像与不像之间取最好的状态。
剧中模型呈现出的效果
长安城沙盘设定在唐时,而现在模型制作则有很多现代技术手段,在用现代的方法还原古代模型的质感时使用了哪些材料和方法呢?能否说明一下相关的制作工具和技巧呢?
制模老师:
原著中唐城模型实际是用蜂蜡,泥巴做的,但是对于一部剧,如果用这种材料会显得有点不好看。我们也进行了反复试验,开始过用蜂蜡,用树脂倒模,也过用3d雕刻,但是都不理想;也难以表现出唐代建筑的细节,色调,气质。最后我们翻阅资料,古代建筑中木头是建筑灵魂,经过商议最终选择了木材。本来想用看着就比较贵的红木、黑檀,但呈现的色彩不太古典。最终选择了发黄的白木,雅致沉稳的黑胡桃木做建筑主体,区分开黑白,又不突兀。底座是有一次美术老大杨哥和摄影冲哥在模型间商量,我们很大胆的选择了朱红的底色,拍摄出来很好看,艳但是又不出跳。
白木和黑胡桃木做的房屋
朱红色底座在剧中的呈现
至于制作,当然时间紧我们选择了激光雕刻,找好参考样式,然后缩放至一定大小,在CAD里做出建筑的每一面图形和其他设计图,之后在木片上雕刻算出材料的长宽厚,厚度排除拼接。但是激光雕刻又显得死板,于是再采取手动修改,打破那种机器加工的匠气,用木刻刀雕刻,砂纸磨,这个过程是个很辛苦很枯燥,但是效果很好。
从su、cad到激光切割到单个细化
手动修改细化时,木头、石膏和树脂都会用到,如果说碰到一些加工不了的材质,比如铁,我们就会用铜、铝来代替,甚至是在纸上面喷漆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我们尽量用物品本身的材质去做模型。真实的历经沧桑的材料,锈蚀、雨水冲刷、风吹日晒、自然氧化等等更有质感远远胜过单纯的模仿。所以要经常去废品站或者收破烂的地方转悠,找有特点的材料,符合缩小后比例的东西。
几步细化之后开始有模有样
其实最大的技巧就是研究建筑形制,作雕刻图。心思缜密,要有耐心,对唐文化有追求,又得耐得住寂寞,质感这个东西在这部剧是首要追求,我们要做出带沧桑质感的有温度的唐城,所以就需要极大的耐心手工处理和添加细节。
模型的制作周期和预算情况怎么样?
制作过程中是如何平衡模型完成度和成本限制之间的矛盾的?
制模老师:
从调研,制作复原到参与拍摄,这是工作室成立以来历时最久,工作量最大的一次任务,30多个人参与,费时两个多月,一共制作了3000多个按照1:200或者1:250的比例缩放的微缩房子。最终完成的长安城,也成为我们至目前最骄傲的作品。
制作完成的长安城沙盘
在制作十二时辰这个模型的时候,我们首先肯定想盈利,但是,在质量和盈利上,我们肯定要保证质量。考虑材料,用人,工资预算,又要干活儿,全面打理。我们其实当时为了完成度,找了不少人,大部分资金用来开工资。因为当时好不容易跟了一个大的剧,我们也想一定让他一鸣惊人,他们这个剧组,非常厉害。我们也不能在模型上掉链子。所以到最后,我们没怎么赚钱哈哈哈。
从制作长安城模型的过程中收获到了些什么呢?
能否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模型制作的经历和感想?
制模老师:
从制作长安城模型,我们学到了三点:首先对于唐代一些皮毛的了解,唐代文化尤其是艺术上的成就,对于唐人精神的一种理解,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渴求和崇拜。
其次是对于制作一个相对大的项目的把控,统筹。要找对团队,有人要懂,有人要负责,有人要玩命。各尽其职。从预算,设计费用,制作费用,材料,到安装,整个的流程非常的语言逻辑思维。我们要摆脱小工作室的模式。
最后我们统筹,制作的这些东西,想着应该把它变成展示唐代建筑文化的一个小缩影。这样让更多人触手可见唐,而不是在云层后面那个抽象的神秘不可测的大唐。
经历感想很多,当时我们的条件非常艰苦。是个小工作室,租了一个小厂房,一间老房子,当时是夏季,有一天刮大风,屋顶漏了个一米直径的大圆洞,外面大雨,屋里小雨,总共七八个桶用来接水。耗子在电线上跑一家四五口和我们为伴。有一只流浪狗,把我当他干爹。一直追着我,我养着它一直到宁波剧组,结果很不幸出车祸被撞死了,其实我还见过它全家,一家土黄,心里默默的向它爸道歉了。我的那年的相册里,全是我和它的合影,大家又讨厌他,因为他到处拉屎,又觉得他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起照顾它。美好的岁月里,总有点伤感的东西。可能是上天让我们记住那段岁月吧?其实这个模型不仅仅是模型,他也是我们转型工作室的一个作品,一个带来运气的作业,一个能够认识许多朋友的过程,大家齐心协力,研究一个课题,钻研各种技巧,是我们集体创作的结果,大家都相处的非常非常好。
是否对国外的微缩模型制作有过了解
觉得国内的制作和国外的制作上有什么区别?
制模老师:
我们在模型制作上还属于发展中国家水平,机械模型远不如德国严谨细致,二战模型也比不了德美。公仔类日本首屈一指。建筑模型产业化远不如英国日本。不过我们有一些很厉害的工作室,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国外的微缩模型
在这个夹缝里,我们工作室有一点点优势,还有就是性价比,愿意多付出劳动,相对活做的还行,价格也符合剧组预算。总之我们还始终处于学习成长之中,尤其3d很不成熟,大部分还是手做,虽然手做也有手做得好处,生动带质感带情感,但只是小作坊。国外的模型制作的工业化值得我们学习。所以我们需要继续努力,以后看看能否向产业化,分工化进取吧。
非常感谢老师们耐心接受我们的采访
分享制作经历和心得~
欢迎点击↓了解微缩模型更多内容~
微缩模型:手工制造的电影魅力
非常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
祝大家学习工作开心顺利
~
-END-
就让我们在这里看看电影,品品建筑,
做一个幻想世界的造梦师吧!
真的666,其实中国模型不弱,可以参考吴巴银工作室,还记得他上次带去参赛的所有模型都得奖的,并且其中有一个是全场最佳
看到这个就像是酒鬼看到了酒,太精彩了,良心剧细节也不愧良心,希望以后更多的剧可以这么精心制作
好棒,看剧的时候真的被惊艳到了,第一次见这么大规模,这么细致,配色也很敦厚有味道的模型。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