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们给同学们介绍了庭院空间的一些特征和设计原则。那么今天我们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庭院空间在建筑中的地位,并向大家介绍几种设计手法。
庭院空间在建筑中的地位
功能组织的核心
表现在布局结构中,核心式庭院布局是建筑空间以一个或多个庭院空间为中心展开空间序列。
此时的庭院空间可将散布凌乱的动线、空间高度统一起来,成为空间组织的核心和枢纽;
在聚合建筑空间的同时往往还在庭院空间内置以少面精、主题明确的景观要素,强化庭院空间的核心作用。
▲中央邦会议大厦平面图
印度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的著名作品一一中央邦会议大厦是一个明显的以庭院空间为核心来组织建筑功能的例子。
议会大厦的功能要求极其复杂,但是设计者巧妙地利用庭院空间达到了明确分区的目的。
建筑采用了印度传统的曼陀罗平面布局形式,九个分格定义出九个组成部分,其中五个分格作为庭院空间,另外四个部分位于建筑的四个角落分别作为上议院、下议院、联合大厅和图书馆,这四个部分都分别以一个庭院空间为核心,分区明确又互相联系。
庭院空间大小不同、风格各异,提示出每一部分的功能变化,但它们又都与位于建筑中心的中央庭院相连,整个建筑被再一次高度统一起来。
▲印度斋浦尔艺术中心平面图
印度斋浦尔艺术中心是柯里亚的另一重要作品,也采用了古老的曼陀罗模型作为构成模式,建筑内部的交通流线创造出神秘的迷宫般效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杂乱无章、毫无目的。
整体的流线按照螺旋方式发展,最终凝聚在位于建筑中央的庭院中,形成了既穿插于建筑之中,又具有明确向心性的动线系统。
整座建筑由于庭院空间的存在而体现出强烈的向心性,也反映了印度文化「多样统一」的精神。
意境表达的核心
庭院空间所具备的空间属性使得它在意境的表达方面具有很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1、庭院空间由于其顶部的开敞而直接与自然接触,有利于宇宙自然观的表达;
2、庭院空间的内向性使得它容易营造静谧的空间氛围,可以为人们的静思、感悟提供良好的场所条件;
3、庭院空间内的构景方式显示出很大的灵活性,可以为设计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相对自由的舞台。
▲住吉的长屋剖面图
在安藤忠雄的「住吉的长屋」中,对庭院空间有着独到而富有创意的运用。
在狭小的用地范围内,庭院空间仍然在建筑的中心位置占据了整个用地面积的1/3。
在「住吉的长屋」中,从住宅内部的起居室到餐厅、厨房和浴室必须穿越庭院空间。
在居住建筑的内部出现了室外空间,这与一般人的认识是相悖的,但这正是建筑师精心构思所要表达的主旨所在。
▲住吉的长屋
安藤的这种用庭院空间打断住宅内部功能连续性的做法固然使住户的生活承担了严峻的一面。
但由于他的这种做法从生活出发,建立在对地方习俗习惯及居住文化的观察与思考的基础上,因此能为业主所接受。
主人从起居室经过庭院空间再到浴室的这种感觉仿佛是从自家住宅走向镇上的公共浴池一样,这种当地人都很熟悉的生活方式被设计者隐含地以建筑语言表达出来,人们找到了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住吉的长屋平面图
同时,这里所引入的庭院空间不只为建筑提供了阳光和空气,也不只是建筑中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成为人们生活中必须面对、无法回避的现实,使风霜雨雪、四季变换均介入了人的生活,把自然与人紧紧连系在了一起,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庭院的构成要素极其纯净,在庭院中,人们对难得留意的天空,对壁端的阳光,对飞廊的投影变得敏感起来。
建筑空间的过渡
一般来说,这种情况下的庭院空间尺度较小,功能较为简单。
在布局上,它处于几个主要建筑空间的结合部,如高低空间的结合部、大小空间的结合部、主次空间的结合部、单一空间和综合空间的结合部等等。
庭院可以是开敞的,人们可以从中穿越,也可以是封闭的,不提供人的进入,只供人在行进的过程中观赏;可以是规则的,也可以曲拆变化。
形式不拘一格,但目的都是相同的,那就是提示建筑空间功能、性质的变化,让人们在从一个空间进入另一个空间的过程中,在视觉上得到引导,在心理上得到缓冲和过渡。
新老建筑的过渡
在现代建筑中,我们可以和用庭院空间消弱建筑间的冲突,特别是在处理新老建筑间的关系上,庭院成为二者的对话和联系空间,在历史文脉的传承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剖面图
▲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外观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扩建设计中,新馆引入一个椭圆形下沉庭院,大部分扩建空间被安排在地下,通过地下空间的连通建立与旧馆的联系,避免了地面体量过大对旧馆产生压迫感。
而最主要的是下沉庭院空间提供了新老建筑对话的可能性,新旧建筑产生的张力在这里被柔化、消解,代表不同时代的两种文化在这里和谐共生,新馆以一种谦逊的姿态表达着对旧馆的尊重。
庭院以其独特的魅力调和了新老建筑的矛盾,创造出和谐、新颖的庭院空间。
协调建筑与城市的关系
庭院空间在建筑与城市的过渡中所起的作用从空间行为的角度来看,是一种公共至私密的转化,以满足人们有关私密性、安全感的需求,并提供给人们选择独处或是共处的自由,和让人们在出入建筑物时得以充分的心理准备。
▲云南大学体育馆构思草图
正如亚历山大所述:「在城市街道上,人们有一剐街道行为的假面具,在一个人于私密或隐匿场合可以放下来之前,需要一个过渡空间加以去除。」
人们进入室内之后,自然而然的摒弃街道行为而安静下来,融入室内比较亲切的气氛中。
这就需要一个由此及彼、逐渐过渡的空间,能在人们完全放松之前消除街道拥挤、紧张和疏远的因素,庭院空间恰恰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此时庭院常结合建筑的主入口,形成建筑与城市的过渡空间。
协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以庭院空间作为中介来协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建筑通过庭院式布局而产生一种「自然生长」的状态,利用庭院空间所具有的自然属性,将庭院空间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连成一体,从而使得建筑也融入身自然环境中去。
▲北京香山饭店
贝聿铭先生设计的北京香山饭店,把庭院空间和建筑布局揉成一体,庭院的空间组织随着建筑的空间序列同步展开。
建筑除了有以「流华池」为中心的主要庭院以外,客房部分结合地形,依山就势又围合了十一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小院,这些小院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景观和静谧的休闲场所,更重要的是从总体布局上看,庭院将建筑「打碎」,使建筑自然地融入到香山这个大的自然环境中去。
整个建筑利用庭院式布局来达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创造出既有民族风格,又有时代感的优秀作品。
以底院空间为辅助
此时的庭院空间一般尺度较小,作为室内空间的附属,室内空间从中获得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同时,在庭院中点缀少量景观要素,兼具观赏作用。
印度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对地方气候条件形成的环境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形式跟随气候」的观点,并在其作品中广泛运用庭院空间在建筑中的合理布局来调节建筑微气候。
▲管式住宅
在「管式住宅」设计中,柯里亚考虑到当地湿热的气候条件,在狭长的一系列房间之中插入一个内庭院,庭院完全与室内空间融为一体,顶部加上了一个大炮形状的通风口,再结合其它高畅贯通空间按照气候条件进行空间的分布组合。
内庭院不仅活跃了本来狭长昏暗的建筑内部,更重要的是对调节建筑的通风换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对外封闭的实体内,挖空的庭院与室内空间之间不做门窗或隔墙,仅用不同的地面高度来分隔。
庭院形成了住宅横向的通风口,实际起到通风的作用。
空气穿过百叶窗进入管式住宅中,吸收室内的热量,然后沿着坡屋顶之间断开的屋脊和庭院空间的开口散发出去。
同时,建筑自然而然的吸纳更换新鲜空气,形成持续不断的自然通风。
其实,这种方式的原理跟我国南方传统民居中的天井所起的作用是一致的。
庭院空间的设计手法
尺度控制
在影响庭院空间尺度的众多因素当中,建筑的体量对庭院空间尺度产生最直接的影响,是形成庭院空间尺度效果的首要因素。
日本著名建筑理论家芦原义信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外部空间的尺度概念,主要分析了空间宽度与建筑高度的比例关系,这种分析方法对庭院空间的设计同样有借鉴意义。
对空间宽度与建筑高度的比例关系的把握在本文中被称作「断面尺度控制」。
除此之外,小编认为,建筑与庭院空间的正面比例关系亦不可忽视,对这种关系的把握试称之为「正面尺度控制」。
断面尺度控制强调的是要把握好建筑的体量与轮廓在一定宽度的庭院空间前给人的感觉;而正面尺度控制强调的是建筑界面的尺度划分需与庭院空间相联系。
断面尺度控制
庭院空间的断面尺度控制主要体现为对庭院空间水平向进深(D)与围合庭院空间的建筑高度(H)的比值控制。
D/H比值反映了空间在三维向度上的形象,影响到人对空间的认知,对空间的D/H的控制需要得到特别的重视。
▲庭院空间的D/H关系分析图
正面尺度
正面尺度关系主要是关注围合庭院的建筑与庭院空间之间存在尺度级差矛盾时的处理。
例如小尺度的建筑与大尺度的庭院互相结合时,一般对建筑的处理应尽量简洁,避免过多尺度层次的划分,或者通过对庭院空间进行二次分隔,划分出几个尺度较小的空间以此弱化两者间的尺度矛盾;
大尺度的建筑与小尺度的庭院空间被安排在一起也时有发生。
比如商层建筑与庭院的交接,通常更加注重在保持建筑整体尺度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在大的建筑体量和较小的人之间进行空间尺度上的过渡和转换,增加第二个与人的尺度相和谐的即近人的尺度层次,如建筑利用内廊或外廊等过渡空问与庭院相接、建筑墙面分格采用小尺度的划分、运用小尺度的构件等等。
分隔
分隔而形成的「二次空间」主要包括交通空间、休憩和私人交往空间、公共交往空间等。
这些二次空间应该具有合乎其功能的空间品质,同时任何一个二次空间都不应自身过于封闭独立而破坏庭院的整体性,分隔而得到的空间应该相互沟通,总体上仍融为一体。
渗透
渗透指的是庭院空间与其它空间之阿视觉上的相互连通。如果人在庭院中能够看到另一个空间,就会在心理上产生两个空间相通的暗示,从而扩大了心理认知的空间范围。
庭院空间的渗透主要包括庭院空间与建筑空间之间的渗透、庭院向外部空间的延伸和开放、庭院空问本身要素之间的互相穿插贯通。
界面开放
敞开侧界面是获得空间渗透最直接而有效的方法。边界围合程度与方式的不同产生不同的空间渗透效果。
▲侧界面不同程度的开放
相对于完全封闭围合的庭院空间来讲,围合界面适当通透的庭院空间显得更开敞、活泼、具有流动感。
▲圣雄甘地纪念馆
印度建筑师柯里亚在他的建筑中广泛的运用到了庭院空间。在他设计的圣雄甘地纪念馆中,建筑采用了51个6×6米的基本单元,形成网格式的平面组合。
空间的处理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可增长性,其中一些网格单元通过墙体围合形成房间;一些单元只有屋顶面侧向开敞:另外一些单元则完全敞开,形成庭院。
由此整个建筑布局形成了「实一一半实半虚一一虚」这样一个层级分明的空间结构。
这样就为庭院空间向相邻空间的渗透创造了有利条件。
庭院空间大部分是由那些只有屋顶丽侧向开敞的单元围合成的,通过敞开侧界面,使得处在庭院空间中的人们视线得以延伸,与相邻空间产生沟通。
在整体网格内,空间灵活流畅、庭院穿插、空间渗透,建筑空间与庭院空间充分交融,彼此难分。
从而模糊了庭院空间的界限,使得空间产生了无限扩展的感觉。
要素延伸
要素延伸指的是利用庭院空间的构成要素即侧界面、底界面以及内含要素向相邻空间延伸。
这种做法可以让人们感到两种空间中有相同因素的共存,产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包含关系,从而达到空间的渗透效果。
在日本的很多现代住宅建筑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庭院中的墙面直接引伸入建筑室内的做法,造成建筑空间与庭院空间的交融。
▲伊东邸
如图所示的伊东邸,整体浇筑的混凝土墙面,既是室内空间的围合要素,也是庭院空间的围合要素,再加上大片透明玻璃的运用,创造出庭院空间与室内空间浑然一体的感觉。
内部穿插
庭院空间内部为了使用上的需要进行了一些分隔,但分隔不是绝对的,而有着不同中间层次的渗透。
利用庭院空间的内含要素进行不同层次的穿插,可以强化空间的渗透效果,形成富有动感的流动空问,达到层次丰富的效果,使空间具有多义性和不确定性。
▲京都府立陶版名画庭庭院内多层次的穿插
由安藤忠雄设计的京都府立陶版名画庭,庭院空间是整个建筑的主要展示空间,可谓是开放的博物馆。
设计者用墙体分成若干个庭院,庭院内的连桥、平台、坡道、台阶与建筑室内空间交叠、穿插,空间在多层次上发生交融与渗透。
人们不知不觉地穿行于各个不同标高的庭院与室内空间之间,形成多层面、立体的、全方位的连接方式,庭院中的流水、瀑布和大幅陶制的仿真名画,让人们在行进过程中以不同视点加以观赏,创造出精彩的立体回游式室外展示空间。
藏引
在庭院空间的设计中,我们可以遮挡一部分庭院景观,而使其忽隐忽现,若有若无,引起人们期待的情绪。巧妙地利用这种情绪,便可把人不知不觉地引导至某个确定的目标,获得一种含蓄的境界。
▲Gálvez住宅的入口庭院 庭院内的隔墙遮挡住视线
曲折
曲折手法的运用可以说是我国传统园林中「以有尽而寓无穷」思想的最直接体现。
曲折的做法体现在庭院中,主要是通过廊、桥、墙等要素的迂回转折处理使路径变长,产生空间的深度,在转折之处可以作适当的遮挡,使空间显得更加含蓄,从而在有限的空间内获得「小中见大」、无限深远的空间感;
同时,路径行进方向的改变可以获得不同的景色,打破空间的单调。
在庭院空间的设计中,我们可以运用这一方法使得空间更加引人入胜。
▲联邦科学馆庭院中平面图
▲联邦科学馆庭院中的曲桥
从美国西雅图博览会联邦科学馆的庭院空间设计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对曲折手法的成功运用。
整个建筑以一个水院作为空间组织的核心,展室和休息厅按参观顺序首尾相连,围绕庭院空间布局,形成一个三合院。庭院空间的设计借鉴了我国传统园林的设计手法,其中曲折的手法体现得尤为明显。
人们由三合院的开口进到这个展览馆,首先踏上庭院水池上的一串「曲桥」,「曲桥」分上下两层,由五组片状的平台错接而成。
来此参观的人由入口处上桥,或走上层、或走下层,必须经几个转折才能进入西边的展馆,然后依次参观各展室,绕到东面出来。
这时又回到庭院空间中,再上桥,再经几个转折,最后从大门出去。
「曲桥」上耸立着五个瘦骨嶙峋的哥特式骨架,一方面作为整个建筑的标志物;另一方面又是对「亭」的抽象运用,正好形成了类似中国园林中的亭廊桥组合。
人们在曲桥上通行,仿佛凌波而过,在转折之中,引导着人们 左顾右盼,兴趣盎然。
人们在上上下下、迂回转折的过程中,可以从不同角度观赏庭院空间的变化,使整个参观过程时刻充满着新奇感。
▲住吉的长屋平面图
荷兰乌德勒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学楼间的庭院,创造丛林般的幽静气氛是它所要达到的主要目的。
茂密的树木占据了整个庭院,建筑的立面也采用木条做遮阳板来与庭院中的树木取得协调;而为了真正让人们体验、感受到这种幽静的气氛,设计者将一座钢桥架于庭院上方,联接起周围的建筑,钢桥在空中转折、穿插于「丛林」之中,忽隐忽现,极富曲折变化。
人们行走在曲折的钢桥上,在有限的庭院空间内体验着深邃的空间感觉,仿佛真的置身于大自然的丛林之中。
映射
映射手法还可以使庭院空间在视觉上产生空间扩大的感觉。被映射出的景物无形中丰富了空间的层次,在一些尺度过小、过于幽闭的庭院空间中可以采用映射的方法消除空间的闭塞感。
▲森山邸
如在日本建筑师妹岛和世设计的森山邸的狭小庭院中,就利用两侧玻璃的镜面反射而扩大了庭院的空间感,创造出亦真亦幻的空间效果。
庭院空间案例
感谢 同济尚谷设计教育 授权分享
欢迎关注他们的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sg-116
学习了
第三张图片是住吉的长屋剖面?你在逗我吗
太感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