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问 技术PK打杂?
网友:你好,我是一名结构工程毕业的研究生,因为觉得自己适应不了设计岗位加班的生活,而且感觉加固行业大有发展,所以选择了加固相关的职业。目前我在的这家中小型公司(公司规模不大,总共八十多人,但公司每年的销售额增长基本在30%左右)是做加固材料的,任职产品主管,主要工作内容:
1、接待客户,并为客户讲解产品;
2、技术指导,工地现场的产品出现问题,就会出差解决问题;
3、新产品施工体验和推广,新产品研发出来以后要做各种施工体验,保证产品的施工适用性,同时要跟品牌部沟通,书写产品推广材料。
现在有两个疑惑:
1、目前做的工作技术含量不高,总觉得应该学点技术含量高的工作,就目前的工作内容会对自己有什么提升?
2、工作三个月以来,每天的工作内容很杂,有事就会喊我去做,但主要工作内容还是刚刚上面的三条,在做各项杂事的时候,心理有反感,我该怎么调整?
希望能得到您的指点,谢谢!
一脚踢飞这货: 技术情节
这是我们设计人惯有的思维方式:不断精进的技术积累,才是实现事业上升的不二法门,其他任何“杂事”,简直是在打扰我们的技术清修之路,特别反感。
我们不妨重新审视这个问题。看看游戏规则。不管是加固材料行业,还是设计院的图纸成果,一个服务业的链条总少不了这样的一些环节:研发生产--产品营销--销售渠道--提供服务--反馈体验改进产品。
设计师的角色更多在研发生产这一块,做好产品,确实是技术含量高的工作,但其他环节重要性不容忽视:绝妙的营销点子可以让一个产品在消费者间疯传,销售业绩飙升;所谓渠道为王,即掌控渠道,可直接联通需求方--所以,公司再大再牛,都要抢占与消费者连接的最后一公里;优质服务可以留住消费者,反馈用户体验并让服务迭代升级可以使得事业长青等等。
做好这些环节,能创造巨大价值,技术含量难道不高么?
看不上?还是学不会?
回过头来看技术路线,很遗憾,我们会尴尬的发觉:只要智商没问题,这是一条有投入就能有产出的稳妥的路子,只要有足够项目的锻炼就能实现经验积累,积累固然重要,但谈不上多高的壁垒,壁垒更多只是做项目的多少和磕电脑的时间;放在以前,有一定技术经验的朋友是比较吃香的,但现在这样的同行一抓一大把,供给丰富了,需求却冷却了,工作越来越辛苦,收入性价比越来越低—一般设计师的hourly rate并不比家政人员来得高。
于是乎看到大批同行往上下游转移,比如,去地产,或这位去加固行业的朋友。
这个转移过程中,我们都充满了迷茫和恐惧,不敢迈出这一步:去地产公司的觉得,不做设计不画图,天天就忙着扯皮,这事儿有价值么?以后有发展么?自己是否适合这样的工作?去加固行业的认为,推广和营销工作技术含量不高,还是收获点技术上提升来得实在,对“打杂”的事情很不能够接受。
这是看不上眼么?还是技术情节在作祟?是对新领域的工作没有信心?
开什么玩笑,设计这么难啃的骨头我们都能啃下来,看到块肉,却不会吃了?
吃肉:换个角度理解技术价值
这TM是忽悠我去做推广营销么?
是的!但这不是忽悠。
这种切换,换个场景,我们很可能是做不到的,比如,让我们去把房子卖掉,估计弄死也卖不出去。
但现在说的是与设计紧密联系的上下游,这终归是个与技术有莫大联系的活儿,是非常专一的垂直领域,这决定了,外行不容易进来,而有一定积累的技术人做这个事情有很大的优势:我们最能理解一个技术产品的各个细节--理念是否领先,设计是否有疑问,施工是否方便,质量是否过硬?我们最能吃透这个产品对于客户的价值点--是省了钱,省了多少?是提高了质量,有无案例支撑?还是节约了工期,能节约多少工期?然后,要做的无非就是用这些价值点包装这个产品,打动你的客户,传递这份价值--对,就是和人打交道。
问题来了。大部分人学技术得心应手,但要去做好这个“杂事”,心头就犯怵了。这又何尝不是机会。
那少部分能做到的人,自然就非常有稀缺性了,很可能叼到一块肥肉。
我们需要的 只是转换一下思维
以下建议请谨慎参考。
你完全可以调整自己的想法试一试,跳出技术思维,现在的工作对你也许是非常好的跨界机遇:
1)不用在局限在要学习技术知识的层面,因为有可能具体的技术生产这一块,有专人负责,不用你亲自去做,但是你懂;
2)专业上你接触的东西可能技术含量不高,但必须吃透你推荐给客户的产品的真正价值,这个你的技术背景会很有优势;
3)可以说你到了一个新的领域,就是市场营销,你应该研究如何传递产品的价值,这个对于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有难度,有可能需要脱胎换骨的蜕变,但你一旦做好了,实现技术+营销的跨界,将非常有稀缺性和竞争力。
4)比较幸运的是,你可能处于一个上升期的行业或公司,应该珍惜这个机会,接受挑战。
想明白这个,你应该就不会反感了。比如,你试一试说服我,看看你的推销的产品到底是否真有价值,值得推广?或许我们还能合作一把。
加油。
感谢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授权分享
欢迎关注他们的微信公众号